陆石·观点 | 智能制造:崛起的细节-商业航天,长坡厚雪的理想赛道

时间:2023年06月16日

本次大会集聚创投、科技等多元场景,致力于打造出一场聚焦青年创始人和投资人的商业新势力派对。陆石投资董事长、创始合伙人邓钊先生也受邀参加了“智能制造:崛起的细节”的圆桌论坛。谈到制造,这是一个大市场、强刚需,高颗粒度的事情。航天航空需要制造,智能汽车需要制造,新能源新材料需要制造,半导体需要制造,各种日常的消费品都需要制造,它像“毛细血管”一样渗透在各行各业。在这种大背景下,制造业升级成为大势所趋,但在当下时点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危机,对此邓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

制造业投资的机会和挑战

人类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化、电气化、自动化,现在是信息化阶段,正在向智能化阶段迈进,也是智能化的最初级的阶段。智能化程度的提升,对于研发周期的缩短、成本降低、效率提升都非常有帮助,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。

拿我们重点关注的商业航天赛道来举例子,我国近些年发射火箭的数量越来越多,已经变成世界第二名了。马斯克牵引了这个行业的发展,整个星链计划是42000颗,我们国家的星网集团以及垣信这两家公司发布的卫星数量分别是12000多颗和3600多颗,但是目前我们的火箭运力还远远不能支撑这个发射数量,因为生产的过程手工化程度比较高,智能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的程度都非常低,这是完全不能满足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的。如果说商业航天只是把我们国家航天的整个体系、人才、技术、产品思路拿出来复制一遍,这个行业我认为存在的意义不大。商业航天要想实现高可靠、低成本、规模化,就需要做产业链的重构,智能制造程度就需要大幅提升,这也是这个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。商业航天这个领域目前需求已经非常明确了,只是从供给端是不足的,所以我们之前几年的投资也是围绕整个商业航天的火箭总体在布局,先是天使轮投了做固体火箭的零壹空间,很幸运这个项目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高倍数退出。

商业航天如果要实现成本降低,实际上是需要重复使用,从技术路线上只有液体火箭能够实现。后来我们天使轮领投了做液体火箭的天兵科技,目前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头部企业。在投了火箭总体公司之后,我们又去布局了整个产业链的上游,也在天使轮投资了做结构件的爱思达、做操作系统的翼辉信息、做测控的讯联科技、做芯片的井芯微等。我觉得至少商业航天这个领域,智能化或者叫智能制造是迫在眉睫的。

目前商业航天还是一个好的创业的选择和投资选择的场景吗?

陆石是中国第一批投资商业航天的4家机构之一,也是这个领域第一个实现项目退出的机构。目前阶段,去新创办做火箭或者卫星总体的公司,我不认为是个好的时点,我自己认为现在还是商业航天的1.0阶段,只不过这1.0马上就要见分晓了,火箭第一梯队公司已经差不多跑出来了。在1.0时代,我个人比较片面的认为跨界过来的人很难做这个事情。第一代的火箭公司还应该是火箭人在做,可能在未来的2.0阶段,像新能源车一样,像手机一样,产业大升级的过程中,跨界过来的创业者可能更容易成功。

但是刚才讲了商业航天产业链需要重构,所以还是有大量的上游配套的机会留给创业公司做,因为给国家航天配套的大部分还是体制内的科研院所,国家任务非常重,他们本身产能就不足,商业火箭公司的需求其实是得不到满足的,但他们又愿意去尝试新的技术、新的产品,这就给了创业公司机会。所以从这个角度讲,对于投资机构来说,商业航天属于长坡厚雪的理想赛道。

制造业投资的关键know how

投资制造业和投资其他的行业有哪些区别?比如对比互联网、TMT、Chat GPT等;以及一些新技术的涌现,对这个行业有什么影响和变化?对于这些影响,我们要怎样帮助智能制造企业去完成转型升级,高速发展?

科技领域的投资和互联网TMT的一些区别,我自己总结有两点,第一,科技领域的项目是以技术驱动,互联网领域的项目是资金驱动型。第二,科技领域投资周期更长,回报倍数相对互联网来说低一些,但是安全系数要高很多。如果对于技术、产业相对熟悉,有识别能力,科技领域的项目安全系数还是相对高的,项目投资的成功率可以做到比较高的。

对于我们投资这些企业,我们怎么去帮助他们?首先,我们投后端做的相对来说就偏重一些,因为投资领域相对聚焦,所以在投完之后,我们会帮助这些企业去建立彼此之间的业务联系,我们已投的40多家企业中,彼此有业务联系的有二十几家。第二,航空航天这个领域,我们投资的企业的智能制造程度是比较低的。我们也投了一些其他领域项目,比如说汽车领域的、消费电子领域的。我第一次看消费电子领域的这些项目的时候,是非常惊讶的,因为它的数量都是按KK去计算,这对我们航空航天领域都是不可想象的,大家的整个制造过程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后来也做了一些这样的融合,带航空航天领域的企业创始人到汽车行业、到消费电子行业去参观去学习交流,这个效果非常好,可以提供很多借鉴。